也是之前寫的東西,也是少數真的認真寫過的書評。
十分喜歡的一本書,大約是光點剛開設時購入的,即使過了四年依然會不時地拿起來重讀。
【書名】:打開咖啡館的門-歐陸三百五十年的文化風雲
【作者】:張耀(文˙攝影),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80年代中定居維也納,並為德國、奧地利及香港多家著名報社與雜誌社撰寫、拍攝專題作品。1990年,在維也納「AAI」研究基金支持下,開始撰寫關於歐洲咖啡館歷史文化的書稿,用數年時間,遍訪各國咖啡館名城,拍攝系列作品。在奧地利維也納、格拉茲、薩爾斯堡及荷蘭阿姆斯特丹、香港等地多次舉辦專題攝影作品展覽,現任德國最有影響的「攝影畫刊」亞洲記者。
【簡介】:
「打開咖啡館的門」。
兩頁的空白之後,讀者就在視線的正中央看到這一行小字。偌大的白色空白,突顯了這一行小小的黑色小字的震撼性。這是一個鮮明的宣告,一個即將踏上旅程的誓言。
「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這是一個維也納藝術家的自述,也是讀者翻頁之後所讀到的第一段話。與前頁一樣的編排方式,一樣醒目的黑色粗體字,就像廟宇的鐘聲一樣敲響了清晨的寂靜。
緊接著,是長達45頁的彩色攝影。作者在親自描述咖啡館之前,先讓讀者親眼「看」到歐洲咖啡館的風貌。雖然讀者只能如同管中窺豹般地見識到其中的鳳毛麟角,無法體會那種飄蕩在整個空間之中的浪漫情懷,但對於從未去過歐洲的讀者而言,也已經足夠讓他們在腦海中建構出大致的輪廓了。
隨之而來的序文中,作者從自己研究歐洲咖啡館文化的原點開始談起:「……以維也納為中心,循序漸進地擴展到歐洲各大城市,帶著史料,跑遍了德國、匈牙利、瑞士、西班牙、比利時……等地上千家大小咖啡館,尋覓已停業老字號咖啡館的舊跡與前輩知情人,累積了數十萬字的原始紀錄與數千張攝影作品……」。雖然只是短短的數行文字,卻已經能夠令人感受到作者那種毫不保留的投入。作者還語帶詼諧地說道,當他在維也納城堡劇院對面的「浪特曼咖啡館」中第一次拜讀咖啡館文學大師托貝格的作品時,就不自覺地染上了那種飄蕩於空中的咖啡濃香,於是開始了他在歐洲咖啡館裡不可自拔的徹底「沉淪」。
「一個客人坐在咖啡館裡喝咖啡。」
作者引用托貝格的一句話作為他正式進入咖啡館文化的開端,並逐漸由喝的咖啡、喝咖啡的咖啡館逆推到這一句話最重要的命題-那個正在喝咖啡的客人。因為在歐洲咖啡館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這些地方所集聚的,正是日後改變世界文化的許多風雲人物。他們在此地寫作、辯論、社交,而許多流傳後世的鉅作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催生的。
逐漸地,讀者漸漸地看到了歐洲文化咖啡館的全貌,當時在這些廠所之中廝混的,包括了卡夫卡、佛洛依德、托洛斯基…等諸位造就世界變革的大師,他們都是咖啡桌上的知交好友,也因為如此所以使得咖啡館成了現代文明思想的搖籃。而初出茅廬的年輕文學青年,也都集聚在這幾家「文化咖啡館」之中,一方面接受鄰近大師的思想薰陶、一方面接近整個文化界的脈動。許多文學界的鉅匠都是在這樣的因緣巧合之下躍上文化社會的頂峰,或許是因為某個大師無意間瞥見他寫作靈感的便條紙,或許是因為在某次談話中發表了一篇精采絕倫的演說。
總之,那是個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是一個文思奔放的才子一展長才的舞台。不論出身多麼低微、家世是否顯赫、更不會在乎是否曾經受過所謂正統的「教育」,只要你懂得揮灑文字的藝術,就可以在這個文藝風行的世界中佔得一襲之地。
然而,再美好的時代也總有落幕的時候。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的文化咖啡館也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寒冬。本來時常光顧的的文人墨客,多半為了躲避德軍密探的而遠離了歐洲大陸。而戰後他們有些因年事已高而已然辭世、有些因不願回憶往事而逃避過去,因而鮮少再度踏足於這些他們當初視之如第二家園的這些地方,也就因而造成了歐洲傳統咖啡館文化的沒落。
但是經過了戰後劣質的速食文化的衝擊之後,近代歐洲的城市中,又逐漸開始可以找到這些充滿文化氣質的休閒場所。但是曾經風靡整個歐洲的「文化咖啡館」畢竟是個已經消逝的歷史回憶,昔日那種人文薈萃、風雲際會的盛況已不復存在,現存的歐洲咖啡館雖然依然聚集了文人與藝術家,但卻也只是曾經的那些文化殿堂的殘影。
整本書就在第八章的興嘆中畫上了休止符,但作者在最終的尾聲中仍然提供給有意朝聖的咖啡愛好者一些日下歐洲城市中頗受好評的咖啡館座標。是作者重燃的最後一線希望,也是讀者最終的解放。
【書評】:
如果你對於近兩百年來的歐洲歷史不甚熟稔,或者是根本不認同近代以西方為主的文化體系,那麼這本書對於你來說可說是與廢紙無異。因為這本書所探討的,正是西方現代文化核心骨幹成形的溫床-那些空氣中永遠交織繚繞著咖啡香氣與煙味的歐洲咖啡館。
作者客觀地記載了所有發生於這些咖啡館中的事蹟,他描繪著歐洲文化鉅匠們的交會、勾勒出撼動近代的高深理論之醞釀,但卻沒有做出太多含有價值意味的評斷。他記錄了他們傲人的成就,但也豪不避諱地點出他們人性中的弱處與盲點。這是一個忠實於歷史的新聞工作者不得不呈現給世人的真相,而如此坦蕩地同時擁抱它的好與不好,也正是他誠摯地表達對於歐洲咖啡館熱愛的方式。
也許,這本書不算是什麼卓越的文學作品,因為它畢竟僅僅以兩百頁的文字涵蓋了長達數百年的文化歷史。因此只能做一個廣泛性的介紹,而無法在許多擁有文化淵源的歷史事件上做真正深刻的探討。因此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歐洲思想文化的讀者而言,多少會有些意猶未盡的遺憾,但它卻有如課程大綱般地提點了好學的讀者一個尋求歷史真相的方針。
而書中那種如散步般閒逸的氣度,對於忙碌的都市人而言,可以說是紓解緊張都市步伐的一帖良藥。所以如果你也厭倦了每天不知所謂的無趣生活,希望多一點可以咀嚼的文化素材,那麼也許你就該到書局中尋覓這本用文字煮出咖啡薰香書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